【腾讯云】腾讯云图,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。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,模板丰富,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。

广东早茶的盛行

说到广东人,就不能不提他们对早茶的热爱。在广东人的生活里,吃早茶简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比吃正餐还重要。“饮茶”二字已然融入广东人的血液,成为他们生活中的重心。一到天刚蒙蒙亮,广东的街头巷尾就水泄不通,处处是匆匆赶去茶楼的人群。他们絮絮叨叨地讨论着要点些什么,脸上洋溢着迫不及待的笑容。等茶楼开门后,他们立刻争先恐后地坐定,点上一桌子的早茶佳肴,兴高采烈地品尝起来。即便遇到暴雨如注的恶劣天气,也阻止不了广东人前去赴早茶之约。他们穿着人字拖,淌过没过脚腕的积水,就为了一睹茶楼里的芳容。可见,在广东人心中,早茶的地位无人能比,简直达到“为茶能死”的地步。

广东早茶种类繁多,据说高达上百种之多。其中最为人熟知和喜爱的,被称为“四大天王”,分别是虾饺、叉烧包、烧麦和蛋挞。言为虾饺,广式虾饺以皮薄馅饱满著称。点心师傅通过精心制作,使每一口咬下去时,皮薄如纸,却不易破,里面的虾仁弹牙可口。叉烧包也是广东茶点中的扛鼎,它的皮较厚,经过蒸制能自然裂开,露出香喷喷的肉馅,色泽诱人。再说烧麦,外皮薄而有筋道,配上猪肉、虾肉等制成的馅料,一个个饱满紧实,鲜香四溢。最后是蛋挞,起源于西方,经广东师傅改良创新,馅料顺滑浓郁,深受年轻人喜爱。可见,广东早茶种类繁多,而以虾饺、叉烧包、烧麦和蛋挞最为出名。它们可谓广东早茶中的四大天王,深受广大食客青睐。

广东早茶的跨区域推广困境

广东早茶在本地非常红火,但当它走出广东,去往外省市推广时,销路却不是很好,碰壁较多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,就是不同地区的文化心态和氛围无法互通。广东人把吃早茶称为“叹茶”,意思是慢慢品味,耗上一个上午闲聊。而外地许多城市强调效率,大家三下五除二解决吃食,没有太多时间闲坐品茗。这种理念差异,使得外地人无法适应广东早茶那种悠闲慢节奏。举个例子,一些外地茶楼简单快餐式提供早茶,顾客匆匆而就,根本感受不到早茶的魅力所在。没有那种可以停下来细细品味、与好友闲话家常的环境和心态,早茶就失去了灵魂。

在推广过程中,广东早茶也面临着不同城市的生活习惯难以调和的问题。广东人吃早茶有明确的时间,一般选择在上午10点前后。而部分北方城市,人们早饭时间比较早,到了10点都准备午饭了,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吃早茶?况且北方人对早餐的要求简单,面食居多,不像广东人追求小吃花样翻新。这些生活习惯的差异,也导致了早茶无法在异乡铺开市场。

最后,广东早茶之所以外销困难,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也是一个关键因素。广东本地的茶楼茶点师傅,技艺高超,手工制作茶点;而外地茶楼可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,常以速冻茶点应付。即便是正宗茶点,在运输过程中也难保鲜度。再加上选址、店面装修、服务水准都不一定达标,导致外地食客品鉴后大失所望。这些硬件软件条件的欠缺,使得广东早茶精致的商业模式很难完整复制到外地,也限制了其推广空间。

早茶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

讲到广东早茶,先来看看它的历史渊源。早茶起源于清朝咸丰同治年间,最初只是些简陋的街边小店,被称为“二厘馆”。顾名思义,在这种店里,一杯茶只要二厘钱,对于老百姓来说价格非常亲民。二厘馆常备有大松糕、麦芽等廉价粗茶点,就是为了让路过的行人、底层劳动者可以进来歇歇脚、填填肚子。可以说,早茶出现之初就是面向普通老百姓的。

随着时间推移,环境更为舒适的茶居出现了,茶点也逐渐转为更精致的烧麦、糯米鸡等。而茶居的常客则主要是有钱有闲的上层人士。他们不屑于去简陋的二厘馆,而喜欢三五好友约在茶居闲聊笑谈,一边品茶,一边看报,颇有雅趣。这种场合茶饮的方式,使早茶由最初的大众化食品,进化成了上流社会的消费方式。

重要的是,无论什么时代,早茶都不仅仅满足味觉需求,更提供了一种生活情趣。广东人常说“一杯在手,半日清谈”,意思是一边悠悠品茶,一边与知己畅所欲言,是一种闲适悠然的享受。早茶带来的不仅是舌尖上的甘甜,更有着拉近人与人距离的功能。让人在喧嚣尘世中暂时放下防备、尽情与好友语交心灵。这就是早茶独特的文化内涵。

内容分享:
【腾讯云】腾讯云图,像PPT一样简单的数据可视化工具。5元搞定数据可视化,模板丰富,拖拖拽拽就能做出好看的可视化大屏。
Top